
两艘中国航母——辽宁舰和山东舰——首次同时出现在西太平洋第一岛链之外,这绝非一次普通的训练。 官方发布的照片中,歼-15T舰载机整齐列阵,055型驱逐舰护航左右,看似例行公事的声明里却藏着锋芒:“远洋保护和联合行动能力”的表述,直接戳中了美国印太战略的软肋。中国海军正在用行动证明,所谓“岛链封锁”早已名存实亡,而太平洋的力量平衡正在悄然倾斜。 从技术细节就能看出这场行动的精心设计。歼-15T(如图1)虽然部署在滑跃起飞的辽宁舰上,却配备了弹射起飞兼容的硬件和国产WS-10发动机,明摆着是为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铺路。 这种“超前练兵”暴露出中国航母发展的连贯性:每一艘新舰都不是孤立工程,而是整体战力拼图的一块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日本防卫省追踪到的航母编队动向——穿过宫古海峡、绕行菲律宾海、逼近冲之鸟岛专属经济区——每一步都踩在西太平洋最敏感的地理节点上。 这些水道不仅是美军“第一岛链”的咽喉要道,更是战时封锁中国海军的关键阀门。如今中国双航母在此亮相,等于向世界宣告:突破封锁已从理论可能变为实战能力。 美国的战略焦虑不难理解。所谓“第一岛链”本是冷战产物,用日本、台湾、菲律宾这条防线将中国困在近海。但如今山东舰从吕宋海峡杀出,辽宁舰在宫古海峡自由穿梭,两条路径恰好形成钳形态势。倘若战时这种部署重现,美军在冲绳和关岛的基地将同时面临压力。更让美国头疼的是,中国航母编队的护航阵容(如图2)早已不是“凑数”水平——055型驱逐舰的防空反导能力、054A护卫舰的反潜战力,加上综合补给舰的支撑,这套配置虽不及美军核动力航母打击群,却足够在区域冲突中形成局部优势。 毕竟现代海战中,航母从来不是防御工具,而是力量投射的核心平台。当辽宁舰的歼-15T挂载PL-12导弹巡航时,它演练的绝不是本土防卫,而是争夺制空权、掩护登陆舰队、甚至打击敌后方基地的进攻剧本。 这种“以攻为守”的逻辑,恰恰印证了中国海军战略家刘华清当年的预言:“不发展航母,中国永远做不到真正的近海防御。”如今双航母前出岛链,既是对美军“分布式作战”的回应,也是对台海、南海潜在冲突的未雨绸缪——毕竟,能控制菲律宾海的舰队,战时就能切断外部势力干预台海的通道。 可以预料得到,未来三到五年,西太平洋的军事格局将因中国航母发生质变。福建舰一旦服役,三航母轮换体系会让中国常年保持至少一艘航母在远洋存在。届时关岛以西的海域可能出现中美航母“镜像对峙”的奇观,而日本自卫队的监控报告恐怕要从“发现单艘中国航母”升级成“追踪多航母战斗群”(如图3)。 更长远看,中国正在测试的远不止硬件:航母编队如何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?怎样与火箭军的“反介入”体系联动?这些问题的答案,将决定中国能否真正打破美国主导的“海洋秩序”。 当然,美国11艘核动力航母的吨位和实战经验仍是天花板,但中国的追赶策略极其务实:用数量弥补质量,用区域拒止抵消全局劣势。 当山东舰的舰载机出现在冲之鸟岛附近时,它传递的信号很明确——中国不追求在全球每个角落挑战美国,但在西太平洋这个“家门口”,规则必须重新书写。 对于周边国家而言,这场静默的较量早已超出军事范畴:菲律宾会在美菲同盟与对华经济依赖间摇摆,日本将加速“反击能力”建设,而台湾当局的“以武拒统”算盘则更加岌岌可危。 中国海军此次行动最深远的影响,或许在于它重新定义了“红线”的位置。过去,美国认为岛链是围堵中国的铁壁;现在,这片海域却成了中美较量的主战场。


网配查配资-证券配资网站-炒股配资最新-配资炒股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