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传记
尹先炳1915年出生在湖北汉川县羊占口村,家里穷,父母靠种田糊口,他小时候没机会读书,帮家里干农活,风里来雨里去,练就了一身硬骨头。1930年,红军路过汉川,15岁的尹先炳被“打土豪分田地”的口号吸引,瞒着家人报名参军,加入了段德昌领导的红六军。
刚入红军,尹先炳是个大字不识的毛头小子,但他胆大心细,作战时总冲在最前面。1930年3月,他加入共青团,1934年转为中共党员,逐步从班长升到排长、连长、营长。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,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。
抗日战争爆发,尹先炳被调到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当团长,负责保卫中央机关。1940年3月,他在黑水河指挥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。日军一支士官训练队路过,约300人,尹先炳得到情报后,率冀西游击总队和元氏县独立营设下埋伏。战斗从上午10点打到下午6点,敌人躲进仙姑庙负隅顽抗,尹先炳下令用火攻,点燃柴草,浓烟烈焰逼得日军冲出庙门,最终全歼200余人,缴获山炮一门、轻机枪三挺。同年6月,他升任129师新编第11旅旅长,带兵参加百团大战,狠狠打击了日军的气焰。
1941年,尹先炳被派往延安军政学院学习,担任四队队长和特支书记,系统学习军事理论。1945年,他出任冀鲁豫军区湖西军分区司令员,继续在华北抗击日伪军。抗战胜利后,国共内战爆发,他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2旅旅长,后升为副司令员。1949年2月,他成为第二野战军第16军军长,率部参加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和西南战役。
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,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,第16军作为主力部队,配合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,围歼国民党55.5万大军。尹先炳指挥部队攻打徐州外围据点,为主力歼敌争取时间。渡江战役中,他率第16军于1949年4月突破长江防线,解放南京。西南战役中,他带兵进军贵州、四川,俘虏国民党将领宋希濂,截断胡宗南退路,为解放大西南立下大功。
1950年3月,尹先炳调任贵州军区副司令员,负责剿匪。贵州土匪猖獗,连上将杨勇都曾遇袭。尹先炳采取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结合的策略,剿灭了大量土匪,恢复了当地秩序。1951年,他在南京军事学院进修,毕业后于1952年12月率第16军入朝作战,担任志愿军第16军军长。
毛主席的严厉批评与军衔的跌落
尹先炳的军事生涯本是一路高歌猛进,但抗美援朝期间,他的个人生活却出了大问题。当时,第16军与苏联顾问合作密切,苏联军官常举办舞会,配有女文职人员,生活方式偏西方化。尹先炳受此影响,迷上了跳舞,频繁组织舞会。更严重的是,他与一名朝鲜女子发生了不正当关系,尽管他已有家室。他还将这名女子调入军队,安排在指挥部工作。
1953年7月,朝鲜停战协定签署,尹先炳随军回国。但他的问题并未结束。回国后,他继续与一名女秘书保持暧昧关系,晚间舞会也未停止。他的妻子忍无可忍,向妇联举报了他的行为。妇联将此事上报,很快传到中央。毛主席得知后,极为震怒。
1955年,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。按资历和战功,尹先炳本应至少获中将军衔。然而,中央决定对其严惩,仅授予大校军衔,成为70位首任军长中唯一未获将军军衔的人。1956年4月17日,解放军监察委员会发布《关于开除蜕化分子尹先炳党籍的决定》,5月26日,中央批准并全军公布。他被降为准军级。
后续发展与人物结局
被开除党籍后,尹先炳的处境艰难。许多单位不愿接收他,担心他的污点影响声誉。他一度赋闲在家,生活陷入低谷。1958年,罗荣桓元帅得知此事,认为尹先炳功大于过,应给改过机会。罗荣桓力排众议,安排他到解放军政治学院担任院务部副部长,负责后勤工作。
在政治学院,尹先炳痛定思痛,深刻反省。他工作兢兢业业,低调做人,再未犯类似错误。他对罗荣桓感激涕零,晚年常说:“我这辈子最感谢罗帅,给了我重新做人的机会。”1965年,军衔制废止,尹先炳的生活未受影响,继续在学院默默工作。
1983年1月,军委计划任命尹先炳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,他同意一个月后上任。但1月6日,老战友杨勇和徐立清同日去世,尹先炳悲痛过度,当晚突发脑溢血,住进301医院。医护人员全力抢救,但无力回天。1983年2月10日,尹先炳去世,享年68岁。
#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#
网配查配资-证券配资网站-炒股配资最新-配资炒股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