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7年9月1日,为抗议美国向尼加拉瓜运输军事装备,威尔逊先生选择卧轨示威,以求拦停当天开出的列车。
可即便在三天前已将用意告诉了海军和铁路局,但驾驶火车的人员接到的命令仍然是:“不能停车”。
所以火车直直的朝着威尔逊的身体碾压过去,瞬间两条腿从膝盖以下被硬生生的轧断了,而且现场的海军医护人员拒绝给他治疗。
出乎意料的是,曾在越南当过兵的威尔逊先生并未怪罪火车司乘人员,也没责怪海军医护兵。
相反,他强烈谴责的是施加权威压力、让人盲目顺从的命令。
这就是权威的影响力。
自打出生之日起,社会就教导我们:顺从权威是正确的,违抗命令是不对的。
学校的教育、父母的教诲,甚至是成年后的法律和政治制度中,无不充斥着这条信息。
宗教意义,也是一样,《圣经》开篇就提到,因为不服从至上的权威,亚当、夏娃还有整个人类失去了乐园。
《旧约》中,只因上帝有了吩咐(哪怕没有半点解释),亚伯拉罕就愿意把利剑插入自己小儿子的心脏。
小时候,我们不得不听从大人的嘱咐,成年后的情况也是一样,只不过此时的权威人物变成了老板、法官和政治领袖。
正是因为这种根深蒂固的理念,深深扎根在每一个人的意识中,很多时候,哪怕权威人物说的完全没道理,我们也会照着去做。
我们判读一个行为是否正确,跟他有无意义、有无危害、是否公平、符不符合道德标准没有半点关系,只要他来自更高的权威,那就是对的。
既然权威能给人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力,那么,就不得不注意某些不怀好意的人利用这条人性规律吃拿卡要。
实际上,这种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了。
骗子利用权威的影响力,通常要先将自己包装的更像权威才行,而头衔、衣着和身份标志就是三种象征权威的符号,可以十分有效地触发我们的顺从态度。
【01】头衔
头衔是最难也是最容易得到的权威象征。
正常来说,要得到真正的头衔必须付出多年的艰苦努力。
然而,也有人毫不费力地给自己贴上标签,就轻松得到了他人的自动顺从。
为了解头衔对他人影响力的重要程度,研究人员在某医院开展了一项实验:
具体实验室是这样的:
研究人员冒充医生给不同科室的22个护士站打去电话,内容都一样。说自己是医院的医生,并要接电话的护士向指定病房的某个患者用20mg超剂量的未批准药物。面对这样的吩咐,护士本有4个很好的理由保持谨慎:(1)通过电话传达处方,违反了医院的政策规定;(2)这种药本身是未经批准的,不得大范围使用,而且也不在病房用药的清单上;(3)处方的剂量明显超标,药品瓶上清楚的写着“每日最大剂量”仅为10mg;(4)护士从没见过下命令的男人,甚至从未在电话里跟他交谈过。
然而,在95%的例子里,护士都径直奔向药房,按吩咐拿出了相应剂量的药物,就准备去病房里给药了。
直到这个时候,在一旁的观察员才出手阻止了她们,并说实验的真正目的。
这样的结果缺失足够吓人,95%的正规护士都毫不犹豫的服从了一道漏洞百出的指示,而我们实在很有理由关注一下:毕竟,人人都有可能住院看病啊!
近日,再次冲上热搜的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事件,也可以很好的印证权威的影响力:
身为副院长的刘翔峰医生,被患者投诉的问题包括:找他看病,只要稍微有点异物倾向,不管是不是肿瘤,一律按肿瘤处理,先做化疗。再比如,机器人做不完全性肠梗阻手术,开进去找不到梗阻段,就把正常肠管切下来给家属看。网帖称,刘翔峰频繁对病人进行高额治疗、对急诊病人进行机器人手术。发现病人有异物倾向的,刘翔峰通常都按肿瘤先开化疗,对肠梗阻手术也进行得较为随意……
这样离谱的治疗方案,居然没有引起其他医生和护士的注意,直到被一个实习生曝光出来,事件才浮出水面。
究其根本,就是因为在日常工作环境中,顺从正统权威总是最有效率、最受青睐的做法,宁愿自动顺从,不惜犯错。
令人深省的是,连一个最容易假冒的头衔,也能诱使他们做出错误的相应。
【02】衣着
第二种可以触发我们顺从的权威象征是衣着。
虽说相较于头衔,这种权威的外套更加实在,可要伪装起来也非常容易。
在诈骗犯罪档案里,以换装行骗的例子不胜枚举,这些骗子像变色龙一样,根据实际情况,穿上对自己最有利的服装。
比如,一会穿上医院的白大褂,一会穿上军人的迷彩服,一会又穿上警察的蓝制服。
社会心理学家里斯·比克曼做了一个实验研究,最能说明穿着权威衣着的人物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。
实验流程是:
在一个停车场出口排队处,穿警卫制服和穿便服的人,对路过的行人都说一句同样的话:“你看到站在计费器前的那个人了吗?他停车超时了,可没有零钱,给他一毛钱吧”,之后便走开了。
令人惊讶的是,当穿着警卫制服时,几乎所有路人都按照他的请求给了一毛钱,成功率高达95%。
而穿着便服时,只有少数几个人照做了,实际概率只有42%。
曾经一度很火的舒肤佳”沐浴露广告和“不老饮品”广告,都利用了衣着的权威影响力,代言人王一博和林志颖均穿着白大褂进行宣传。
尤其,在近几年的牙膏行业广告中,佳洁士和舒适达的广告全都以穿白大褂的博士,研究专家为代言人进行宣传。
虽然这种方法不太入流,但毋庸置疑的是,这些广告曾经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了深刻的影响。
【03】身份标志
衣着除了可以发挥制服的作用,还可以用于装饰性目的,表现更广意义上的权威。
身份、昂贵的服装则承载着地位和身份的光环,珠宝和汽车等类似的身份标志也是一样。
在美国,汽车作为地位象征尤其有趣,因为美国人对汽车的爱恋赋予了它非同寻常的意义。
旧金山湾地区的一项研究表明,名车车主能得到他人的特殊尊重。
实验者发现,碰到一辆崭新的豪车,堵在绿灯亮起的十字路口时,后面的驾驶员会等更长的时间按喇叭,而如果前车是一辆破旧的经济性轿车,人们按喇叭可就按得口吐芬芳了。
具体实验数据是:
当前车是经济型轿车时,几乎所有人都按响了喇叭,而且不止按了一次;还有两次,后面的车直接顶上了前车的保险杠。而名车带来的光环就吓人了,50%的驾驶员毕恭毕敬的等在他的后面,直到他开动车子,也没人按过喇叭。
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,就权威的影响力做了一系列的实验,并将结论编录在了《服从权威》一书中。
令米尔格拉姆心寒的是,在他们的研究实验中发现:权威的命令可以让成年人几乎愿意干任何事情。
早有一些人更担心的是另一种形式的权威,也就是政府有能力从普通公民身上压榨出可怕的百依百顺,这样的结果显然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。
但完全的无政府状态,对平民百姓也是没什么好处的。
社会哲学家托马斯·霍布斯就言之凿凿的说:它必然会让生活变得“孤独、贫乏、污秽、粗野和短暂”。
【4】 如何防范
为免受权威地位的误导,防御策略之一就是提前做好心理准备。
因为我们一般都会低估权威对自己行为的影响,一旦它出现在要求顺从的场合,我们往往会来不及堤防。
故此,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,就是提高对权威力量的警惕性。
具体的做法是,当遇到貌似权威人士在试图发挥影响力的时候,我们要询问自己两个问题。
第一个问题是:“这个权威是真正的专家吗?”
通过这个方法,着眼于权威地位的证据,明确眼前的这个专家是是不是真的专家,还是只是扣了一个头衔和身份的伪专家。
比如,舒肤佳和不老饮品的明星代言人,他们只是穿了更象征权威的白大褂而已,充其量就是一个伪专家。
假设,我们碰到了一个真专家,那么就应该问出第二个问题了:“这个专家说的话是真话吗?”
哪怕是知识最丰富的权威,也不见得会诚实地把信息告知我们。
因此,我们必须要考虑一下他们当前情形下的真实可信度。
多想一想专家会不会因为我们的顺从而得到好处,我们就为自己又设立了一道安全网,防御权威不必要的影响。
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,请点小红心+转发给更需要的人,谢谢。
网配查配资-证券配资网站-炒股配资最新-配资炒股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